Sunday, February 15, 2009

FW迪士尼不是工人的好夢

迪士尼不是工人的好夢

集思

香港的迪士尼樂園內共設有十二間商店,出售多達五千種迪 士尼商品,讓遊客在玩樂之餘,可以瘋狂購物。有研究指出,迪士尼每每利用主題樂園的基本設計,巧妙地引導遊客進入商店及攤位內;樂園設施的配置,助長了遊 客想購物的感覺。在樂園內,消費成了歡樂與夢想的其中一個組成部份,令遊客置身其中,不得不購物。說到底,迪士尼不只是一個樂園,更是一個龐大的消費集 團。迪士尼的產品早已滲入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任何數得出的物品,包括衣服、玩具、鞋襪、裝飾擺設、廚房用具等等,無一不發現迪士尼卡通人物的縱 影。迪士尼陪伴著我們成長,為不少人帶來了夢想與美好的回憶,很多人都相信,它就是歡笑與夢幻的化身。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帶給我們歡樂的產品是從何而 來?又是否每一個人都能在迪士尼內找到夢想與美好的回憶呢?

迪士尼消費產品的生產模式

在迪士尼歡笑的背後,正是不斷擴展的商業王國。除了主題 公園與渡假村、媒體網絡、影音娛樂產品外,迪士尼亦將旗下受歡迎的卡通人物自行製成各種消費產品,或將品牌授權給其他公司生產,再根據商品的總金額或零售 單價,抽取比例不定的權利金。而自一九八七年以來,迪士尼更開辦迪士尼商店銷售本身的產品,然後又利用特許經營的方式,擴大商店數量。直至一九九九年年 底,轉眼間全球已有七百多間迪士尼商店及無數的專櫃。在全球化的推動下,迪士尼的下一步計劃是攻陷中國大陸的市場。現時,迪士尼的消費產品已進入中國五至 十個城市,擁有八十多家授權經銷商及一千一百多個專櫃。根據華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所言,在未來三、五年內,迪士尼將授權更多製造商,進入更多 中國城市去,目標是將迪士尼的產品擴展至五十至一百個內地城市。可以預計,日後在中國內地,將有更多人被迪士尼的產品俘虜,它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忽視。

迪士尼沒有自己的工廠,像其他跨國企業一樣,它通常自己設計產品,然後授權承包商進行實際的生產。在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 推出的「虛構形象富豪榜」上,二○○三年最能掙錢的「卡通富翁」是米奇老鼠及它的朋友們,共賺到五十八億美元。第二位亦是屬於迪士尼公司旗下的小熊維尼和 它的朋友們,共賺到五十六億美元。迪士尼的產品動輒數十元,甚至幾百至千多元,利潤豐厚,與負責製作的工人所得的微薄工資形成強烈的對比。負責產品製造的 工廠大部分位於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地區勞動人口高、工資極度低廉,工人的權益已一直備受剝削,迪士尼等跨國企業的加入,更加助長了這 種剝削情況。

雖然在全球各地消費者運動的壓力下,一些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如NikeAdidasReebok,於前兩年已陸續公布了它們所屬的工廠名冊與地址,令外界更易對有關工廠的基層勞工情況作出監督。但可惜,迪士尼卻一直拒絕公佈詳情。從美國紐約的國家勞工委員會(National Labour Committee) 早幾年的資料中可以見到,迪士尼在全球至少擁有七千八百個承包商,其中包括三千八百個獲授權的獨立生產商、二千個由授權商轉包的製造商,以及二千個與迪士 尼直接簽訂合同的製造商。這些承包商背後都有數間工廠在為他們生產,故此保守估計全球有數以萬計的工廠在為迪士尼生產產品。

迪士尼的血汗工場

一直以來,不少迪士尼的外判工廠都被外界稱為「血汗工 場」,很多工人連應有的最基本權利都被褫奪。國家勞工委員會在一九九六年曾揭露,在緬甸為迪士尼生產成衣的製衣廠是與軍人獨裁政權聯合經營的。另外,迪士 尼在海地的製衣廠亦嚴重侵犯工人的權益,例如:工人的工資不夠一個家庭一天的伙食開銷,缺乏醫療保障、有薪病假,欲了解自己權利的工人均遭解僱等等。一九 九六年十二月,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的勞工團體、消費者組織、宗教團體和學生組織的壓力下,迪士尼公司才宣佈其承包商已停止將產品外判給緬甸的工廠生 產,並表示會派遣公司代表到海地視察其承包商在當地工廠的工人狀況。幾年以來,類似的剝削情況依然廣泛存在。

今年五月,越南一間為迪士尼及麥當勞生產玩具的港資玩具 廠,有逾萬名工人罷工,原因是不滿每日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小時,又沒有超時補薪,且經常被僱主以粗口羞辱。另外,在與我們一河之隔的中國大陸,根據香港基督 教工業委員會在二○○二年和二○○四年,以及「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及「獵奇行動」(Disney Hunter) 於今年五至七月期間的調查,為迪士尼生產產品的工人每天工作達到十至十三多個小時,每星期休息一天,有些工廠在旺季時更連一天的休息時間都沒有,嚴重違反 了法律規定的每星期工作四十小時及每月加班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的要求。此外,工人的工資遠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要求(例如:東莞法定的最低工資是每個月五百 七十四元或每小時三點四三元人民幣),有些工人每小時只得人民幣二點五元,甚至只有人民幣一點六至一點九元。

調查同時發現,一些工廠表面上做出姿態要增加工人的工 資,以符合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但卻要求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人的狀況實際上更加惡劣。有些工廠更不合理地定下每日須完成的工作數量,工人若不能達到指 標,便需要被迫「義務」加班完成或被扣減工資。在為迪士尼印製書刊、文具和包裝紙盒的工廠中,更長期存在著嚴重的工傷問題,很多工人被壓傷,甚至壓斷手指 和手掌。導致意外頻生的原因除了是機械款式過舊及壞了沒有修理外,亦與廠方沒有給予工人適當的培訓,以及工人工作量過高,加班時間太長,以致無法集中精神 工作有關。

生產行為守則未被落實執行

針對外界對血汗工場的指罵及歐美各國的反迪士尼運動,迪士尼公司於一九九六年訂定了一份生產行為守則(Code of Conduct), 向公眾承諾會改善工人的權益。根據守則的內容,所有生產迪士尼產品的工人,不管是屬於供應商或任何分判商,都受到這份守則的保障。生產商若要得到迪士尼的 訂單,就必須履行守則的內容。換言之,雖然這些工廠的工人不是直接受僱於迪士尼公司,迪士尼亦承諾對他們的權益作出保障。然而,上述的剝削情況已反映出, 這份推行了將近十年的行為守則,明顯未被落實執行。

「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及「獵奇行動」的調查亦發 現,工廠運用各種手段,應付迪士尼的查廠行動,包括:製造虛假的合同和工資工時紀錄;命令工人不要向迪士尼查廠人員說出實情;命令工人背誦標準答案以應對 查廠人員,依答案作答的工人有獎賞,答不好的則會受到處罰;命令不願合作的工人在巡查人員來查廠時放假或留在宿舍等等。

可見訂立生產行為守則只是第一步,如何確保落實執行才是 關鍵所在。這些工廠的無良行為固然應受到譴責,但迪士尼公司亦不能迴避責任的。過去,當一些民間團體揭發出血汗工場的情況,並要求迪士尼介入處理時,迪士 尼一直都拒絕對民間團體的訴求作出回應。而對一些被點名為血汗工廠的廠商,它採取的一種做法是腰斬訂單,停止繼續授權生產,而不是研究如何使到生產行為守 則得到落實。雖然迪士尼向外聲稱這是落實生產行為守則,尊重工人的權益,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且完全置工人的死活於不顧,因為終止訂單後, 工人的工作環境不單未有改善,連他們的生計亦頓失。

況且,迪士尼取消這間工廠的訂單後,根本不愁沒有合作的 廠家,它輕易地就可以找到第二間工廠接訂單,在這些工廠繼續剝削工人直到又再被揭發劣行為止,行為守則沒有完全發揮保護傘作用的問題依然未有解決。其實, 迪士尼是有能力去做得更好。例如:迪士尼可以仿傚其他國際品牌公司般公佈廠商名冊,增加其產品生產及供應鏈的透明度,讓消費者及公眾可以參與監察,更可以 與具公信力的民間團體合作,培訓工人去參與監督工廠守法,而不是採用一刀切的取消訂單手法。另外,負責訂單的迪士尼採購人員,亦可以通過評估工廠的報價、 生產起貨期、生產能力和工人人數,而估算會否有違法及壓榨工人權利的情況。

以二百三十億換來十萬職位

國內的工人在迪士尼一些血汗工場內歷盡噩夢,究竟香港本 地的勞工又能否從樂園的興建中得到好處?迪士尼曾誇口樂園將為香港帶來十多萬個職位,當中包括基建及建造工程職位。今年啟用後直接創造的有一萬八千個,而 及後二十年,預期可增加至三萬五千多個。但不要忘記這是政府以二百三十多億的投資代價換來的,若政府將這巨大投資放在其他行業,所產生的工作職位相信亦不 會少。

根據外國迪士尼樂園的經驗,迪士尼所提供的多是一些低工 資和不穩定的工作。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時共需聘請五千多名員工,今年四月,迪士尼已在互聯網上展開了一次大型的招聘活動,總數共三千多名。大部分職位 的起薪點由九千元起,即使是毋須經驗的清潔工,薪金同樣由九千元後,但申請人需通曉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而負責每天收集及洗燙戲服的服裝分發員等,由於 不用具備特定經驗及語言要求,亦毋須面對顧客,故薪酬低於九千元。有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表示,九千元是高於市場水平的清潔工薪酬,但由於迪士尼對清潔工有三 語的要求,現職的清潔工多屬基層人士,部份人甚至連廣東話都說得不好,更遑論英話。而且,迪士尼規定申請人須透過互聯網申請職位,明顯地為招聘設下了技能 篩選關卡,篩選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而又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以見到,迪士尼的招聘對現時急需工作的低學歷中年人士,幫助其實不太大。而對那些毋須具備特定 要求的職工,起薪點最低職位月入介乎六至八千多元,但工人要負擔昂貴的交通費用及時間成本,在七除八扣後,工資其實亦不算多。

迪士尼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迪士尼對於員工近乎全然的掌控、非人性化的管 理方式,亦為人所詬病。迪士尼自設大學,教導員工標準的應對和態度,在工作時,這些員工不可偏離台詞,還要機動化地維持一個標準的笑容。除了標準的對答 外,迪士尼還嚴格地規定員工的打扮、行為等。那些穿著迪士尼人物服裝的員工,更永遠不被允許在遊客面前脫去人物造形的頭套,甚至在員工覺得生病或失去意識 也不行。他們一定要一直穿著這些又熱又重的人物服裝,這些服裝常常令到穿著的員工感到不舒服或是昏倒。難怪外國一些迪士尼樂園的員工都表示,最初他們夢想 一輩子在主題樂園內工作,但很快地他們發現這個魔術王國的魅力是被虛構出來的。

香港迪士尼樂園的職工在獲聘後亦會獲發一份「迪士尼打扮 手冊」,當中仔細列出對演藝人員由頭至腳的打扮規定,如男性不可梳如藝人謝霆鋒的掩半面髮型、不可留「羊咩鬚」及「絡腮鬍」,鬍子款式也有限制;女職員塗 指甲的顏色也要規管,不可是黑、金或銀色,時下流行的花甲更一律禁絕。

迪士尼現才在開幕之初,究竟本地勞工所受到的實際對待如何,現在仍難以作出全面的評價,故有賴我們每一個人,日後繼續作出監察。我們不介意迪士尼賺取利潤,只是它應該歸還每一個勞動階層應有的權益保障。

資料來源:

1. 葉蔭聰、施鵬翔統籌:《迪士尼不是樂園》(香港: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1999)。

2. Janet Wasko著,林佑聖、葉欣怡譯:《認識迪士尼》(台北:弘智文化,2001)。

鳴謝: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獵奇行動

No comments:

LOOKING BACKWARD